座套車型編號后出現“☆”號表示該車無樣板
各部件叫法說明
注意:確認車型時,“經典款”車型的都按老款來對結構(例如:2013年產的經典款,按2012年或之前年份來核對接單)
官網正在不斷完善中,可能會有部分不正確的地方,歡迎指點。
一、座椅部位名稱及尺寸測量方法,如示意圖
二、 汽車座椅功能部件示意圖:
三、網站中主要車型部件術語定義及功能說明
(1)枕頭分類說明
(2)前背
前背是指正、付駕駛座的靠背的統稱,有時必須區分時稱為:正駕駛前背(司背)和付駕駛前背(付背)。
(3)前座
前座是指正、付駕駛座椅的座的統稱,有時必須區分時稱為:正駕駛座(司座)和付駕駛座(付座)。
注:“內腳、外腳、座腳(中)”是指座面的側面,一般情況下座位車型的區分座腳有沒有機關旋鈕。
(4)腿托(腳托)
腳托是指在座椅的座面正前方,其功能是提高座椅的舒適度。腳托一般可以前后或上下移動,有手動和電動兩種情 況。以下圖示是帶腳托的情況。
(5)小扶手
小扶手的位置通常在靠背(前背或后排背)的兩側,或內或外小扶手的特征有時會用來區分車型。
(6)前扶手箱(前扶手蓋)
前扶手箱的位置在正副駕駛座位的中間,通常前扶手箱的下面是一個小的儲物箱,座套只把儲物箱的蓋子套住即可,有部分的扶手箱分兩塊或不規則。通常前扶手箱不作為區分車型部件。
(7)后扶手
后扶手的位置在后靠的中間的中央扶手,通常情況下后扶手有以下幾種:
(8)薯條(膀手)
“薯條”是指與后靠連接在一起共同起到后排座椅靠背的功能(區分的主要辦法是能否與后靠拆離,可拆下部分稱薯條 ,不可拆的就是后靠。薯條在汽車座套設計時一般要單獨做包裝的,但如薯條本身是硬塑料件。(出廠時沒有皮或布包裹,則座套設計也是不包裝的。)
(9)后靠背
后靠背是指除了前靠之外的后排靠背的統稱(簡稱:后靠或后背),如五位,則表示第二排;如七位,則表示最后排,以此類推。通常情況下后靠背有以下幾種:后排靠背 一整塊(包括有薯條或無薯條);后排靠背4/6分體(包括有薯條或無薯條);后排靠背5/5分體(包括有薯條或無薯條);后排靠背單人位。
以上四種情況通常用來區分車型結構。如下圖列:
(10)后座:
后座是指后排座椅的統稱。通常情況下后座有以下幾種:后座連體一整塊;后座4/6分體;后座5/5分體。
(11)靠背調節機關
靠背調節機關是指能調節操作座椅靠背中間腰部達到舒適度的機關??勘痴{節有以下幾種情況:
(12)座腳機關:
座腳機關是指座的外腳或內腳有機關,此機關可以調節座椅(不包括靠背在內)的上下高度。形狀有以下幾種:
(13)倒背機關:
倒背機關是指能把后背前后放倒的一種機關。
按位置分:▲在靠背的頭枕旁邊 ▲在靠背的側面 ▲在靠背兩邊的下面 ▲在薯條位置 ▲在汽車的后尾箱。(注:有部分車型沒有倒背機關,需要在靠背的下方拆卸螺絲。) 如下圖:
(14)拉把:
拉把的位置通常情況在背后或背側的位置,拉把通常會作為區分車型的特征。
(15)餐桌(餐盤、電腦桌):
餐架、電腦桌的位置通常情況在靠的后面位置,餐架、電腦桌通常會作為區分車型的特征;如下圖
(16)掛鉤孔
指在背后可以提供吊掛物件或支撐尾箱擋的作用,掛鉤不作為車型主要區分。
(17)電視(如下圖):
(18)安全帶
后背有安全帶是指安全帶的一端在座椅上(后背上有安全帶洞或者后大靠內上有安全帶)。后座有安全帶是指后座的安全帶從座面穿過;后座無安全帶是指安全帶從靠背與座面的縫隙里穿出。有部分車型需要區分后座有沒有安全帶孔。如下圖:
(19)前座、后座、前背面上有凸角:
凸角是指在座面或靠背面有凸角,凸角經常作為區分車型的特征,如下圖:
(20)后座有杯架:
指在后座面或座腳中有杯架。座腳中有杯架,杯架一般可以彈出;另有座腳中有電源插孔。如下圖:
(21)兒童座椅洞:
指在后座面后端或者后背面下端以及后背后有兒童座椅接口的標識,里面隱藏了鐵鉤是安裝兒童座椅的接口。不作為車型主要區分。